close

    水中物理治療 增進腦麻兒行動力

腦性麻痺病患在胎兒或嬰幼兒時期,因腦部永久性損傷,使得動作發展、姿勢控制與日常活動出現障礙,也連帶影響病患的感覺、認知、溝通與情緒表現。

水中物理治療 增進腦麻兒行動力-2

▲圖1踢水訓練(圖片提供 李世明)

 

 水中物理治療 增進腦麻兒行動力-1    

▲圖2水面吹球(圖片提供 李世明)

腦麻兒童因活動量少,長期處在靜態的坐式生活,漸漸出現身體適能不足現象,這些負面影響都會提高肥胖、骨質疏鬆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

當腦麻兒童行走速度慢且損耗較多能量,行走效率差、容易出現疲勞與慢性骨骼肌肉疼痛,這些都會影響他們的生活品質。

提升肌力、增強心肺功能

近年來歐美國家推廣水中物理治療(physical therapy in water),其理念是利用水的物理特性—阻力與浮力,來訓練腦麻兒童支撐姿勢,改善平衡與協調能力,降低關節負重,提升肌肉正常張力與攜氧能力,增加心肺功能與耐力,讓他們逐漸適應陸上活動。若將遊戲概念放入訓練計畫中,更可促進學習動機,提升活動樂趣。

有研究針對腦麻兒童設計為期10週的水中物理治療計畫,每週3次,每次45分鐘。訓練計畫內容有牽拉運動,下肢肌力訓練、水中行走、水中跳躍、水中平衡訓練及踢水訓練(圖1),結果發現,腦麻兒童訓練後,在行走效能上有明顯改善,也不容易出現疲勞現象。

研究指出,水的向上浮力除了可減少地心引力對關節負重的影響,降低活動困難程度,水的阻力也會使肢體動作緩慢,讓腦麻兒童有充足的反應時間,學習正確的動作模式與行走步態,增加行走效能與學習自信心,這些效果是陸上運動無法做到的。

若腦麻兒童的下肢功能差,無法執行行走訓練,可利用水溫及漂浮訓練,放鬆不正常的肌肉張力。利用水流衝擊,給予肢體關節感覺刺激,增加身體意象身體概念,幫助關節活動。

親水性活動如水面吹球(圖2)、水中吹泡泡,來加強口腔肌群控制能力心肺功能

  

  圖.文/李世明(作者為賢德醫院物理治療師)

          <本文轉戴自由時報>

 
 
arrow
arrow

    littlesun3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