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(網路圖片)



有了鼓勵,再大的痛苦也能熬


週末去朋友家,看到他在逗孫子玩。小傢伙剛會走路,搖搖擺擺,步履蹣跚的張著嘴,一邊流口水,一邊笑,非常快樂的朝他的阿公走過來,但是中途好幾次一屁股坐在地上,發出咚的聲音。地板是大理石的,想來會痛,但是小傢伙毫不猶豫的爬起來,繼續往前走,始終咧著嘴笑。我看了很驚訝,一直摔倒,這不是挫折嗎?為什麼他還一直試?


我看著老友在另一端迎接他時臉上的笑容,突然之間,我明白了。雖然一直摔倒是個挫折,但是老友臉上始終掛著鼓勵的笑容,臉上的喜悅表情好像他剛完成攀登喜馬雅山的壯舉。對他的每一步都拍手在鼓勵,而他的每一步都是成功的經驗,因為他正在逐漸掌握這個技巧。雖然現在是跌跌撞撞,但是如果一路堅持到倒,以後就是像大人一樣來去自如。因此,大人的鼓勵與成功後的願景,就是孩子抵抗挫折的關鍵。其實孩子是可以忍受挫折的,只要我們給他鼓勵,只要我們讓他看到願景。


目前,我們的孩子抗壓性非常低,動不動就想自殺一了百了。學校的經驗其實是個挫折的經驗,因為我們要求他國、英、數樣樣都要好;大多數人做不到這一點,考試就成為羞辱的起點,學習累積的不是知識,而是挫折感,甚至有人說他一生不曾感受過成功帶來的喜悅。我聽了覺得不可思議,一個人能長到這麼大,一定有很多做得對的地方,怎麼會一生不曾感到成功的喜悅呢?後來了解中國人把標準定得很高,一定要出人頭地才認為是成功,忽略了到達巔峰前的每一步都是小成功;再加上我們的民族性是自謙,如是有人稱讚孩子長得好,父母趕緊謙虛說:「哪裡,哪裡,你沒有看到他臉上有個疤。」如果別人稱讚孩子功課好,父母趕緊謙虛說:「哪裡,,哪裡,你沒有看到他考五十分被老師打。」


這種謙虛、不自滿,鼓勵孩子精益求精的態度不是不對,但是它使我們習慣了用吹毛求疵、苛刻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表現,使孩子覺得「我怎麼做都是不對,都達不到父母的標準」。同樣的批評法,有些孩子會激勵自己再努力,有些孩子就放棄了。那些選擇放棄升學、放棄自己的孩子,缺少的很可能就是我老友臉上那個鼓勵的笑容,那個「你有進步,我很高興」的笑容


很多中輟生告訴我,他們也曾努力過,只是每次努力都是失敗,既然看不見願景,自然就放棄了。有一個學生對我說:「既然人都要死,我何不早一點結束生命,少走一些冤枉路呢?」的確,如果所有經驗都是失敗的,我們怎能責怪他們想要早點結束這個痛苦的旅程呢?但是,有必要將學校的經驗都弄成負面的嗎?人的學習是終身的,學校不過是打根基而已;何況,人各有不同的才華,做不到樣樣都好,只要他肯努力學,何不將重點放到他的長處上,鼓勵他去發展長處,而不要挑他毛病,強迫他去補強呢?畢竟當他畢業出社會與人競爭時,拿出去比的是他的長處而不是短處,只要有長處就會有飯吃,不論什麼東西,只要玩出了名堂就不怕挨餓。


我有一個醫學院畢業的學生回來看我時,感嘆說:「念了那麼多數學,每天用到的只有加減而已。」他當年微積分被當,差一點想「成仁」,現在他已是炙手可熱的名醫了。


找出孩子的長處,鼓勵他往長處發展,孩子會越挫越勇,直到成功為止。想想看,他當年的學步不就是這樣嗎?假如跌在大理石的地板上不會痛,你就知道只要你在終點鼓勵他,再大的痛苦也熬過來了。給你的孩子一個鼓勵的笑容吧!


<轉載國語日報92.8.5第12版,作者:陽明大學 洪蘭 教授>



↓↓↓想認識理特尚產品‧請點選圖片^^↓↓↓





※本篇文章由理特尚圖卡教具‧特教網 策劃選文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ttlesun3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